隨著姑蘇區古建老宅修繕工程的不斷推進,越來越多的宅院逐漸恢復了原有風貌。
近日,錢伯煊故居、愉廬修繕工程基本完成,不久將敞開大門迎接新主人。走進宅院,屋頂木梁整齊劃一,雕花栩栩如生, 窗檐線條利落卻不失婉約之態,白墻灰瓦淡雅而樸素,修繕之后的錢伯煊故居煥然一新,古色古香之中透露出江南宅院的細致精美。
蘇州姑蘇古建保護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陸霄楓介紹,之前白蟻的侵蝕、雨水的侵蝕,木結構這么多年下來,一直缺少系統的修繕,它的結構差不多到了極限了,進場修這個房子的時候,主要是遵循文物修繕的原則,就是最小干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,主要使用這種香山幫非物質文化營造技藝。
錢伯煊故居位于懸橋巷25號,兩路六進,為市文保單位,修繕后總建筑面積約1563㎡。作為平江片區較大規模的多進民居,體現了明清江南民居建筑的設計及營造水平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這座故居曾作為錢氏中醫坐堂開業的診所,是懸橋巷一帶歷史文化、名人薈萃的重要見證。
同時,基本完成修繕工程的宅院愉廬,是姑蘇區首批申報的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,建筑院落組合了近現代洋房、傳統木結構民居,融合薈萃了中西建筑藝術特色。
陸霄楓表示,把這個具有文化價值、歷史價值的老宅給它賦予了新生,將來會把這個老宅活化利用,讓它能使用起來。
據了解,錢伯煊故居已完成框架協議簽訂,將作為金融機構總部使用,愉廬也計劃與客戶簽訂租賃意向協議,兩處宅院預計將在6年內為姑蘇區帶來超3億元的稅收。此外,建新巷30號、方嘉謨故居等宅院也正加快修繕步伐,并同步進行招商。
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
回到
頂部